查看原文
其他

方方:人家要发财

请关注我们→ 名家经典选读
2024-10-03

名家经典选读


好图欣赏·图片来自网络


人家要发财

作者    方方

  
  有一天,阿希给我发信息,要我到她家去吃饭。她弟弟是我同学,我们关系一直不错。吃饭的地方,正是她弟弟家,距我家并不远,先前也去吃过。听阿希一说,我立马答应了。答应后,还是追了一句,还有谁呀?她说了几个名字,其中有陈丹青和梁文道。还有我的校友他他和Z正直。
  我笑道,一堆大咖啊。陈、梁二人名气甚大,但我与他们几无交集。唯一扯得上的事是:陈丹青笔录的木心《文学回忆录》是梁文道写的序。我买过这套书,也读过这篇序。
  倒是我与两位校友好久没见了,颇想一起聊聊天。
  傍晚我到阿希家时,有几个朋友先行已到。有一拿小提琴的,阿希忙向我介绍说这是做音乐的朋友。我想起朋友们推荐过他的音乐节目,于是握手寒喧。客厅里,见到了学长他他。我问起正直。他他说正直在外地,赶不回来。
  便与学长他他聊天。他他学长的个人经历复杂而传奇,见多识广,我一直觉得他如果能把自己的故事写出来,一定非常具有史料意义。


  因飞机晚点,陈丹青和梁文道一行(似乎六七个人)很晚才到。他们完全不知道我在阿希家。
  见面后,阿希给我们相互介绍,我看到他们的表情显示出惊讶,当然也有一些惊喜。大家都知道对方名字,基本没有见过。好几年前的一次法兰克福书展上,我与陈丹青曾在同一场地一前一后做过对话。
  但这种打个照面的交往其实等于完全不认识。这一次,他们来武汉,大约是为一本书去书店做推广宣传。
  当即便吃饭,饭间也喝酒。其实多人聊天,随意性总是很强,话题亦时时换。偶尔还两三人一堆,各谈各的。
  因为这种松散式的闲扯,不太容易让人记得到底谈了啥,所以我现在对那天大家聊过什么连一点印象都没有。倒是我自己对他他学长说了几次,你得把你的经历写出来,那些内容太精彩了。这个我记得。

  吃完饭有人说合个影吧。于是众人移聚到客厅的一侧。阿希恶搞道,拍张“递刀子”的!大家便都笑。
  这的确是一句笑点很低的笑话,因为它过于荒唐。可惜手边无刀,但是桌上有花。坐我旁边的人便将插在花瓶里的花顺手一抓,陈丹青似乎也抓了一支。递刀子就成了送鲜花。
  花枝下的水都滴在我的衣服上。谁拍的照片,我也不知道。
  快散伙了,然后又有人提议唱个歌再走。武汉人聚会有个毛病,就是喜欢唱歌。多年如此。
  以前胡发云董宏猷等一帮老三届们,一聚会就要唱苏联老歌,相当养耳。差不多聚一次唱一次,简直像开音乐会。
  美术界的人似乎更喜欢唱。有一回我跟一群画家聚会,一大圆桌,全是湖北画坛高人。酒足饭饱后,开始唱歌。个个抢话筒,人人都能唱。水平高到让我惊讶,恍然间觉得是在跟音协的人一起相聚。
  这种场合,我一般都是当听众。理工科家庭背景长大的人,才艺表演是短板,尽管也喜欢音乐。

 
 扯远了,这天去阿希家的小提琴手,自是专业的。弹吉它的年轻人想必也经常自弹自唱。令我意外的是,阿希自己摸出个口琴。他们三人熟练地演奏起来,显然过去合作过。
  我以前也练过口琴,大学毕业后都还吹。而我父亲和我的哥哥们也都是口琴爱好者。一支口琴,老派人(比如老三届)的气质一下子就出来了,蓦然间也唤起我诸多美好记忆。
  音乐一起,就开始唱歌。其实就唱了一首:《光阴的故事》。很好听的歌。很适合年轻人唱,亦适合老家伙听。
  子在川上曰,逝者如斯夫。想想附着在时间上那么多的故事,英雄和恶魔俱在其中并行,有多少荒诞,多少虚妄。到头来空空的什么都没有,就只剩下人们饭后的一首歌。我最不会记歌词,所以对年轻人能顺畅地唱出歌词,十分钦佩,于是发出感叹。结果旁边的人告诉我,手机上有词哩。我这才发现自己的确落伍了。

  不几天,送花的照片和唱歌的视频突然被传到了网上。我也是在视频发布到网上后才看到。
  还奇怪,这么多人随意地站在客厅里,现场没有什么摆位,居然拍得挺不错。其中显示出的气氛,比现场甚至更好。有青春式的欢乐,有怀旧式的纯净,有书生气的雅致。但当时并没觉得这么好,并且唱完歌就各自走人了。
  传着传着,画风突变。网上有了叫骂,有了编造,有了谣言,有了诋毁。当然,也少不了诸多朋友的欢欣和祝福。
  阿希家的客厅,变成了我家客厅。来武汉做图书宣传的陈丹青和梁文道,变成了专程来武汉看望我,并向我敬花(他们最冤)
  现场的一位荷兰朋友,被编成BBC给我颁奖的人。其实那天,根本不知道BBC的什么事。
  有厉害者想得更深:
  现场的所有人几乎都用红笔画圈并标出姓名。
  客厅里诸多摆件亦用红笔勾出,认定其所暗藏的内涵。
  阿希家人出国旅游买的纪念品,更是成了我的“背后势力”美国共济会的符号,这个即是铁证。

  诸如此类。朋友相聚,变成了敌人勾结。叫骂一波接一波,连个询问或猜测的过程都没有,一上来就是斩钉截铁的结论。
  倒是没多少新招数,辱骂、构陷和诋毁方式跟去年针对武汉日记所用过的手段一样。汹汹舆情,吓着不少人。
  看着照片上的头像一个个被红笔画圈,被扒出姓名,被辱骂,被“揭发”,还被扒往事。
  无数公众号开始他们白日梦般的意淫和狂欢。
  看到这些,参加聚会的一干人,开始有些发懵,有些惊讶,不由相互打问着,说这是怎么回事?
  后来发现不过是烂仔们为割韭菜自导自演的把戏,也就没再说什么。

  人家要发财,你也挡不住。尽管全是胡扯,大家也倦于解释。
  这种事,一解释,就显得自家怂了,也没意思。日常生活朋友聚会,没一丝违规违法,你爱怎么说就怎么说,可以不?叫骂声持续的时间还不短。挨骂就挨骂,任谁都不怕。
  知情者都懒得回应。
  你以为你制造个舆情,大家就该腿肚子打抖?你以为胡说八道一通质疑,就得有人忙不迭来回应你?当真你等一出征,寸草就不生了?
  这事就这样过去了。闲聊中又多了一个笑话。前几天,有朋友转给我一个公众号的文章:《方方背后的主子是美国共济会!》。以这个聚会为背景,耸人听闻地扯了一大通,实在令人啼笑皆非。这两天,恰有朋友让写篇文章,我就顺便把此事写出来。
往/期/回/顾

钱钟书:把文学当职业的人,未必不是文盲

铁凝:女人过日子容易吗

余秀华:截一段春色给我的村庄

汪曾祺:烟与寂寞

刘亮程:鸟在天上乱叫,人在地下胡说

迟子建:伤怀之美

池莉:漂亮误终身

王安忆:我的少女岁月

余华: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

陈忠实:窝囊   |||  王蒙:初恋

李娟:喝酒的人

名家 | 余秋雨:我的仇人名单

铁凝:你跑那么快做什么

王朔:这个人,我极其仰慕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名家经典选读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